English

在“农”和“西”字上做文章

——来自得利斯集团的启示
2000-04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徐培强 我有话说

位于山东省诸城市郊的西老庄,几十年来一直是个普普通通无名的小村子,但是从这个村子却走出了今日驰名全国的企业——得利斯。“得利斯”系列低温肉制品近年来畅销不衰,得利斯也在14年内由一家村办冷藏加工厂发展为拥有23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、近9亿元资产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。仔细审视得利斯的发展历程,你就会发现得利斯人在十几年里做了两篇精彩的文章——“农”字文章和“西”字文章。

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,外憨内精。他一直不讳言得利斯是“杀猪起家”,认为得利斯成功的关键,在于选准了立足于农、搞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。十几年前,西老庄还是有名的贫困村,既不靠山也不临海。村民们辛辛苦苦养大的猪却因为当地养猪业发展太快而卖不出去。当时的村委会副主任郑和平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,认定搞猪肉制品开发是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捷径。1986年,郑和平带领乡亲们贷款建起了一座冷藏加工厂,做起了杀猪宰牛的生意,当年即赢利45万元。

得利斯的发展取得质的突破是在1989年。这一年9月,得利斯斥巨资引进德国设备,向市场推出了以“得利斯”圆火腿为代表的我国第一批低温肉制品。得利斯人认识到,由于口感、营养等方面的巨大差距,当时市场上销得最旺的高温处理火腿肠将无法和低温产品竞争。最近一些老牌高温肉制品企业纷纷开始转产低温产品,就证明了这一点。

经过一番艰苦的市场营销工作,系列低温肉制品迅速占领了全国市场,得利斯也从此走出了小规模、粗加工的圈子,成为全国低温肉制品行业的领头羊。

现在,得利斯年加工生猪250万头,带起了20个大中型肉联厂、2000多个家畜饲养基地和近10万个养猪场。近日,得利斯又有一条年加工100万头生猪的生产线动工兴建。得利斯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,还带动了当地养牛业、养羊业及玉米、小麦等农产品的生产。得利斯总部所在的昌城镇,全镇农民人均收入中有近千元来自得利斯,而西老庄也早已旧貌换新颜,大部分已是得利斯集团员工的西老庄人盖起了别墅式住宅楼,整个村子的规模、档次可与江苏华西村相媲美。

最近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出台让得利斯人兴奋不已。早在1994年,得利斯已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内蒙古临河市投资办了厂。随着今年四川分公司的建立,得利斯已在西部建立了5家分公司。其中临河分公司已成为内蒙“三优”企业,每年上缴利税700多万元,今年该公司还将对屠宰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,提高产品档次和深加工水平,达到加工80万头羊的规模。

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为自己在西部先行一步感到十分自豪。他认为,西部省区既有资源优势,又有市场优势,在西部办厂,一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,二可以壮大得利斯自身实力。
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低温肉制品代表着肉类加工业的发展方向。在西方,其产量占肉制品总产量的50%以上。而据郑和平介绍,在我国这个比例仅为0.4%。这是得利斯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所在,也给其他渴望有所作为的人们以启示:新世纪的农村天地依然广阔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